是什么击中了我们

我最近在想的一个问题,是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对陌生人产生同情甚至伸出援手。原因可能有很多,比如闲着没事儿干,或者喜欢那种被人感恩戴德的感觉,当然也有可能完全是像我一样出于对人类的博爱(笑)。但问题是,为什么对象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?是地震而不是恐袭?是白血病而不是自闭症?是黑人而不是gay?

当然了,很多人的善心是无时无刻、不分对象的喷薄而出的,无论是哪一类社会事件、也不管死的人是谁,都会在社交网络上点蜡烛或者发哭脸。但即便是这些人,遇到某一类特定事件,也会表现得和平时的被悲伤不一样,就好像突然被什么东西击中胸口,嗷的一声倒地不起,半小时后爬起来虚弱的好像被人揍了一顿。

所以是有区别的,可到底是什么东西击中了我们呢?

是自己,是每个人自己的经历。那些真正能够击中你、让你产生怜悯之心的,都不是什么惨绝人寰的巨大灾难,反而是一些微小的、你曾经失去过、或者唯恐有一天会失去的东西。举个例子,如果为人父母,你就见不得跟你女儿同龄的陌生孩子受到伤害,又比如你多年前从抑郁症中走出来,就能格外理解和同情其他抑郁症患者的痛苦。

为什么会这样?难道受到伤害的孩子比抑郁症病人更“值得”同情(或者相反)?我觉得不是。悲剧就是悲剧,本质上都是相似的,最大的区别只是旁观者的自身经历不同,由此产生的代入感导致了我们对某类事件有特殊的理解力和同情心。

这里面还要提一下“经历”和“知识”的区别。有人说,只要让我多了解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知识,我就能拥有对他们的同理心了。不行的朋友们,千万不要高估自己!除非自己亲历、或者见证身边亲密的人受苦,否则你永远无法拥有足够级别的同理心。

再往深里说一层,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类的一大局限性,那就是格局太小。

整个世界虽然千姿百态,但在每个人的眼里,不过是千万个自我在不同方向和表面上的投影。你眼里的一切经过大脑的消化,都和自己的经历(尤其是苦难)联系起来,凡是看起来熟悉的,都能直击你的心灵,产生各种被夸大了的感受。而那些你从未亲身经历过的,都只会被当作身外之物旁观,无论你怎么试图理解,都很难产生共鸣。一句话,一个人的格局终究还是超越不了自身。

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,反正我是挺沮丧的,因为这意味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上,至少在社会和精神这一层面存在着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,不同属性和经历的人群之间永远无法做到足够的理解和体谅。

过去一个月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这个地球上最强大国家的最高统帅,正在拽着全世界和他一起,在人类文明的轨道上急速倒退。虽然我相信这只是一次重大事故,长远来看我们依然会继续前进,但类似这样的阻碍将来还会有很多很多,直到我们抵达一个极限,再也无法前进半寸。

最后再回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视角,说两条我小小的人生经验:如果你想更了解别人,必须感受他遭过的罪;如果你想给自己自由,先要忘掉曾受过的苦。

归根结底,这是一个冷漠的世界,祝大家好运吧。